SMT顶级人脉圈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加入

快捷登录

贴装圈
查看: 7401|回复: 0

【干货】SMT贴片制程不良原因及改善对策大全,这是我看过最全的的一篇文章!

[复制链接]
UID
202490
主题
873
积分
19787
三星币
10
SMT顶级人脉圈 发表于 2018-8-21 22:03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技术专家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解决各种三星贴片机问题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加入

x
SMT制程不良原因及改善对策一(空焊,短路,直立)

SMT制程不良原因及改善对策一(空焊,短路,直立)

一,空焊
产生原因
改善对策
1,锡膏活性较弱;
1,更换活性较强的锡膏;
2,钢网开孔不佳;
2,开设精确的钢网;
3,铜铂间距过大或大铜贴小元件;
3,将来板不良反馈于供应商或钢网将焊盘间距
开为0.5mm;
4,刮刀压力太大;
4,调整刮刀压力;
5,元件脚平整度不佳(翘脚,变形)
5,将元件使用前作检视并修整;
6,回焊炉预热区升温太快;
6,调整升温速度90-120秒;
7,PCB铜铂太脏或者氧化;
7,用助焊剂清洗PCB;
8,PCB板含有水份;
8,对PCB进行烘烤;
9,机器贴装偏移;
9,调整元件贴装座标;
10,锡膏印刷偏移;
10,调整印刷机;
11,机器夹板轨道松动造成贴装偏移;
11,松掉X,Y Table轨道螺丝进行调整;
12,MARK点误照造成元件打偏,导致空焊;
12,重新校正MARK点或更换MARK点;
13,PCB铜铂上有穿孔;
13,将网孔向相反方向锉大;
14,机器贴装高度设置不当;
14,重新设置机器贴装高度;
15,锡膏较薄导致少锡空焊;
15,在网网下垫胶纸或调整钢网与PCB间距;
16,锡膏印刷脱膜不良。
16,开精密的激光钢钢,调整印刷机;
17,锡膏使用时间过长,活性剂挥发掉;
17,用新锡膏与旧锡膏混合使用;
18,机器反光板孔过大误识别造成;
18,更换合适的反光板;
19,原材料设计不良;
19,反馈IQC联络客户;
20,料架中心偏移;
20,校正料架中心;
21,机器吹气过大将锡膏吹跑;
21,将贴片吹气调整为0.2mm/cm2;
22,元件氧化;
22,吏换OK之材料;
23,PCB贴装元件过长时间没过炉,导致活性剂挥发;
23,及时将PCB‘A过炉,生产过程中避免堆积;
24,机器Q1.Q2轴皮带磨损造成贴装角度偏信移过炉后空焊;
24,更换Q1或Q2皮带并调整松紧度;
25,流拉过程中板边元件锡膏被擦掉造成空焊;
25,将轨道磨掉,或将PCB转方向生产;
26,钢网孔堵塞漏刷锡膏造成空焊。
26,清洗钢网并用风枪吹钢网。

二,短路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钢网与PCB板间距过大导致锡膏印刷过厚短路;
1,调整钢网与PCB间距0.2mm-1mm;
2,元件贴装高度设置过低将锡膏挤压导致短路;
2,调整机器贴装高度,泛用机一般调整到元悠扬与吸咀接触到为宜(吸咀下将时);
3,回焊炉升温过快导致;
3,调整回流焊升温速度90-120sec;
4,元件贴装偏移导致;
4,调整机器贴装座标;
5,钢网开孔不佳(厚度过厚,引脚开孔过长,开孔过大);
5,重开精密钢网,厚度一般为0.1mm-0.15mm;
6,锡膏无法承受元件重量;
6,选用粘性好的锡膏;
7,钢网或刮刀变形造成锡膏印刷过厚;
7,更换钢网或刮刀;
8,锡膏活性较强;
8,更换较弱的锡膏;
9,空贴点位封贴胶纸卷起造成周边元件锡膏印刷过厚;
9,重新用粘性较好的胶纸或锡铂纸贴;
10,回流焊震动过大或不水平;
10,调整水平,修量回焊炉;
11,钢网底部粘锡;
11,清洗钢网,加大钢网清洗频率;
12,QFP吸咀晃动贴装偏移造成短路。
12,更换QFP吸咀。

三,直立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铜铂两边大小不一产生拉力不均;
1,开钢网时将焊盘两端开成一样;
2,预热升温速率太快;
2,调整预热升温速率;
3,机器贴装偏移;
3,调整机器贴装偏移;
4,锡膏印刷厚度不均;
4,调整印刷机;
5,回焊炉内温度分布不均;
5,调整回焊炉温度;
6,锡膏印刷偏移;
6,调整印刷机;
7,机器轨道夹板不紧导致贴装偏移;
7,重新调整夹板轨道;
8,机器头部晃动;
8,调整机器头部;
9,锡膏活性过强;
9,更换活性较低的锡膏;
10,炉温设置不当;
10,调整回焊炉温度;
11,铜铂间距过大;
11,开钢网时将焊盘内切外延;
12,MARK点误照造成元悠扬打偏;
12,重新识别MARK点或更换MARK点;
13,料架不良,元悠扬吸着不稳打偏;
13,更换或维修料架;
14,原材料不良;
14,更换OK材料;
15,钢网开孔不良;
15,重新开设精密钢网;
16,吸咀磨损严重;
16,更换OK吸咀;
17,机器厚度检测器误测。
17,修理调整厚度检测器。
SMT制程不良原因及改善对策二(缺件,锡珠,翘脚,浮高,错件,冷焊)

SMT制程不良原因及改善对策二(缺件,锡珠,翘脚,浮高,错件,冷焊)

四,缺件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真空泵碳片不良真空不够造成缺件;
1,更换真空泵碳片,或真空泵;
2,吸咀堵塞或吸咀不良;
2,更换或保养吸膈;
3,元件厚度检测不当或检测器不良;
3,修改元悠扬厚度误差或检修厚度检测器;
4,贴装高度设置不当;
4,修改机器贴装高度;
5,吸咀吹气过大或不吹气;
5,一般设为0.1-0.2kgf/cm2;
6,吸咀真空设定不当(适用于MPA);
6,重新设定真空参数,一般设为6以下;
7,异形元件贴装速度过快;
7,调整异形元件贴装速度;
8,头部气管破烈;
8,更换头部气管;
9,气阀密封圈磨损;
9,保养气阀并更换密封圈;
10,回焊炉轨道边上有异物擦掉板上元件;
10,打开炉盖清洁轨道;
11,头部上下不顺畅;
11,拆下头部进行保养;
12,贴装过程中故障死机丢失步骤;
12,机器故障的板做重点标示;
13,轨道松动,支撑PIN高你不同;
13,锁紧轨道,选用相同的支撑PIN;
14,锡膏印刷后放置时间过久导致地件无法粘上。
14,将印刷好的PCB及时清理下去。

五,锡珠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回流焊预热不足,升温过快;
1,调整回流焊温度(降低升温速度);
2,锡膏经冷藏,回温不完全;
2,锡膏在使用前必须回温4H以上;
3,锡膏吸湿产生喷溅(室内湿度太重);
3,将室内温度控制到30%-60%);
4,PCB板中水份过多;
4,将PCB板进烘烤;
5,加过量稀释剂;
5,避免在锡膏内加稀释剂;
6,钢网开孔设计不当;
6,重新开设密钢网;
7,锡粉颗粒不均。
7,更换适用的锡膏,按照规定的时间对锡膏进行搅拌:回温4H搅拌3-5MIN。

六,翘脚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原材料翘脚;
1,生产前先对材料进行检查,有NG品修好后再贴装;
2,规正座内有异物;
2,清洁归正座;
3,程序设置有误;
3,修改程序;
4,MK规正器不灵活;
4,拆下规正器进行调整。

七,浮高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PCB 板上有异物;
1,印刷前清洗干净;
2,胶量过多;
2,调整印刷机或点胶机;
3,红胶使用时间过久;
3,更换新红胶;
4,锡膏中有异物;
4,印刷过程避免异物掉过去;
5,炉温设置过高或反面元件过重;
5,调整炉温或用纸皮垫着过炉;
6,机器贴装高度过高。
6,调整贴装高度。

八,错件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机器贴装时无吹气抛料无吹气,抛料盒毛刷不良;
1,检查机器贴片吹气气压抛料吹气气压抛料盒毛刷;
2,贴装高度设置过高元件未贴装到位;
2,检查机器贴装高度;
3,头部气阀不良;
3,保养头部气阀;
4,人为撞板造成;
4,人为撞板须经过确认后方可过炉;
5,程序修改错误;
5,核对程序;
6,材料上错;
6,核对站位表,OK后方可上机;
7,机器异常导致元件打飞造成错件。
7,检查引起元件打飞的原因。

九,冷焊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回焊炉回焊区温度不够或回焊时间不足;
1,调整回焊炉温度或链条速度;
2,元件过大气垫量过大;
2,调整回焊度回焊区温度;
3,锡膏使用过久,熔剂浑发过多。
3,更换新锡膏。
SMT贴片制程不良原因及改善对策三(反向,反白/反面,偏移,元件破损,少锡,多锡,金手指粘锡,溢胶)

SMT贴片制程不良原因及改善对策三(反向,反白/反面,偏移,元件破损,少锡,多锡,金手指粘锡,溢胶)


十,反向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程序角度设置错误;
1,重新检查程序;
2,原材料反向;
2,上料前对材料方向进行检验;
3,上料员上料方向上反;
3,上料前对材料方向进行确认;
4,FEEDER压盖变开导致,元件供给时方向;
4,维修或更换FEEDER压盖;
5,机器归正件时反向;
5,修理机器归正器;
6,来料方向变更,盘装方向变更后程序未变更方向;
6,发现问题时及时修改程序;
7,Z轴马达皮带或轴有问题。
7,检查马达皮带和马达轴。

十一,反白/反面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料架压盖不良;
1,维修或更换料架压盖;
2,原材料带磁性;
2,更换材料或在料架槽内加磁皮;
3,料架顶针偏位;
3,调整料架偏心螺丝;
4,原材料反白;
4,生产前对材料进行检验。

十二,偏移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印刷偏移;
1,调整印刷机印刷位置;
2,机器夹板不紧造成贴偏;
2,调整XYtable轨道高度;
3,机器贴装座标偏移;
3,调整机器贴装座标;
4,过炉时链条抖动导致偏移;
4,拆下回焊炉链条进行修理;
5,MARK点误识别导致打偏;
5,重新校正MARK点资料 ;
6,NOZZLE中心偏移,补偿值偏移;
6,校正吸咀中心;
7,吸咀反白元件误识别;
7,更换吸咀;
8,机器X轴或Y轴丝杆磨损导致贴装偏移;
8,更换X轴或Y轴丝杆或套子;
9,机器头部滑块磨损导致贴偏;
9,更换头部滑块;
10,吸咀定位压片磨损导致吸咀晃动造成贴装偏移。
10,更换吸咀定位压片。

十三,元件破损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原材料不良;
1,检查原材料并反馈IQC处理;
2,规正器不顺导致元件夹坏;
2,维修调整规正座;
3,吸着高度或贴装高度过低导致;
3,调整机器贴装高度;
4,回焊炉温度设置过高;
4,调整回焊炉温度;
5,料架顶针过长导致;
5,调整料架顶针;
6,炉后撞件。
6,人员作业时注意撞件。

十四,少锡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PCB焊盘上有惯穿孔;
1,开钢网时避孔处理;
2,钢网开孔过小或钢网厚度太薄;
2,开钢网时按标准开钢网;
3,锡膏印刷时少锡(脱膜不良);
3,调整印刷机刮刀压力和PCB与钢网间距;
4,钢网堵孔导致锡膏漏刷。
4,清洗钢网并用气枪。

十五,多锡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钢网开孔过大或厚度过厚;
1,开钢网时按标准开网;
2,锡膏印刷厚过厚;
2,调整PCB与钢网间距;
3,钢网底部粘锡;
3,清洗钢网;
4,修理员回锡过多
4,教导修理员加锡时按标准作业。

十六,金手指粘锡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PCB未清洗干净;
1,PCB清洗完后经确认后投产;
2,印刷时钢网底部粘锡导致;
2,清洗钢网,并用高温胶纸把金手指封体;
3,输送带上粘锡。
3,清洗输送带。

十七,溢胶
产生原因
不良改善对策
1,红胶印刷偏移;
1,调整印刷机;
2,机器点胶偏移或胶量过大;
2,调整点胶机座标及胶量;
3,机器贴装偏移;
3,调整机器贴装位置;
4,钢网开孔不良;
4,重新按标准开设钢网;
5,机器贴装高度过低;
5,调整机器贴装高度;
6,红胶过稀。
6,将红胶冷冻后再使用。

【SMT顶级人脉圈】-SMT制造实力派移动互联网新媒体-SMT业內最具人气最活跃最有影响力微信公众号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加入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站长推荐 上一条 /1 下一条

 
在线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咨询热线
18126220098

微信扫一扫,私享最新原创实用干货

小黑屋| 手机版| SMT顶级人脉圈社区 ( 陕ICP备13003208号-1 )

GMT+8, 2025-4-20 08:58 , Processed in 0.066887 second(s), 6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